二、平台发布的项目借款时间过短。具体表现为秒标、天标以及借款时间不到一个月的标的,这种借款标通常表现为快速借钱快速还钱,特别是一两天之内即还,同时所称利率过高,所借款项通常并没有产生实际效益。
三、平台借款人高度集中,单笔投资额巨大。作为小微金融p2p网贷平台,经营的业务就是小额分散,依靠区域分散、行业分散、资金分散的原则来规避风险,而一些网贷平台借款人高度集中,单笔投资额巨大,明显违背p2p网贷平台经营原则。
四、平台借款标的信息不明确,虚构借款标。此外还包括平台设立多家关联平台、采用第三方资金存管有名无实;平台或者关联公司对借款项目自担保等特征。
自融有哪些形式?
第一、集资诈骗跑路
集资诈骗是自融最恶劣的动因。这些平台打着网贷的名义,发布虚假标的汇集投资人的钱,当汇聚到一大笔钱,在标的逾期被发现之前卷款跑路。如恒金贷,上午刚刚开业,下午即跑路。
第二、借新还旧 庞氏骗局
当平台因为经营不善或者风控做的不好导致平台出现大量坏账时,为了继续经营下去,平台隐瞒坏账的事实,同时发布虚假标的筹集新的资金垫付给先前的投资人,企图通过以新还旧的方式渡过难关。
第三、投资其他高利润行业
经营P2P平台是一件既费时又费精力的事情,有的平台创始人为了不劳而获、贪图利润而铤而走险,发布虚假的标的骗取投资人的钱,然后挪用投资人的钱去投资其他暴利或非法行业,如高利贷、赌博、毒品,然后企图将获得的利润分一部分给投资人,自己留取一部分。这种做法是严重违法,同时风险极高的。
第四、为自己的关联企业服务
P2P平台发布的标的是平台老板自己的投资项目或者是与自己关联的企业项目,这是自融中最典型的表现形式。如浙江温州女老板开设P2P平台“德赛财富”融资,大部分资金用于自家企业。
自融平台有哪些风险?
大部分投资者肯定不希望自己投资的平台存在自融,因为自融平台风险高呀!那么自融具体会有哪些风险?这就要看平台是以什么目的的自融。平台自融无非就四点目的:直接诈骗、再投资赚取利差、借新还旧以及为自己实业服务。
首先,以诈骗为目的的自融平台,基本上就是聚集投资者的钱然后跑路;
其次,以再投资赚取利差为目的的平台,相当于“网贷贩子”,通过投资更高收益项目而获得利差,这类平台存有“伪P2P”嫌疑,平台对他们来说,只是降低资金成本、吸纳更多资金的一个工具,值得一提的是部分网贷基金平台如果没有进行资金托管,那么它与网贷的“网贷贩子”也就差不多。
第三,借新还旧是指平台将新投资者的钱偿还给老投资者或者弥补前期坏账,拆东墙补西墙,最终可能因新不能偿旧而倒闭;最后,若平台目的是为自己实业服务,那风险可能更大了,因为在这个时候企业很有可能出现了资金周转问题,更坏的是由于公司信用或经营问题他们在银行借不到款,才把目标转移到网贷平台这块蛋糕上,投资这类平台的投资人极有可能要承担严重的资金损失风险。
如何识别自融平台?
1.首先从平台背景分析,自融的平台往往背景强大,有着很好的实业支撑,但这些实业对于资金的需求是比较饥渴的,而且往往是一些朝阳性的产业,比如说房地产,煤炭产业链,钢材或者传统制造业,遇到这些的时候,我们就要多个心眼,谨慎行事了。
2.资金杠杆率显著升高,这个需要大家花点心思去算一下。一般资金杠杆率等于待收金额除于风险准备金或注册资本金,若平台进行自融的时候,待收金额升高但风险准备金或注册资本金不变,分子变大而分母不变,杠杆率就会不断升高。
3.待收金额不断升高。不同平台风控措施不同,种类也多,但观察它的风险准备金或注册资本金的变化是很重要的量化指标,一般正常平台获利至少不亏损情况都会想扩大规模从而逐渐增加风险准备金或注册资本金,而平台自融所需资金量不断但其本身是无法或很少获利的,风险准备金或注册资本难以增加的。
4.从标的上分析,自融平台一般都有两个主要特征:利率高和期限短。而且标的信息不透明,模棱两可,缺乏实质性内容,它本身就不是真正的借款何来真实详尽的借款资料,甚至出现拷贝的情况,同时在短时间内发布大量的大额借款和等额小标,若你投的平台出现这种现象,这个时候你你就多加留意了。
5.从借款人上看猫腻,自融平台一般借款人数少且人均借款额度大,同一个借款人反复出现,这情况在以往因自融而雷的平台案例中就出现过。
6.是否有资金托管或银行存管,目前来说能够实现银行资金存管的平台寥寥可数,多数的平台还是第三方支付托管。做资金托管是为了让投资人的资金与平台的资金分开,防止平台自融和挪用资金的可能。要注意,无论第三方托管还是银行存管,只是保证资金的安全,并不能杜绝平台虚假标情况。一个既没托管又没存管的平台,其自融跑路的风险就比较高,投资人遇到这种平台一定要小心谨慎。
自融倒闭平台案例?
第一、“东方创投”自融事件
“东方创投”自融事件是我国P2P网贷行业首例自融判非法吸存的事件。不久前,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对P2P网贷平台东方创投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进行了一审判决,根据判决书,该平台合伙人邓某及李某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和有期徒刑2年缓行3年。
东方创投是2013年6月成立于深圳的一家P2P平台。短短4个月后,该平台即宣布停止提现。2013年11月,东方创投负责人邓亮和线李泽明相继自首,经过法院的调查取证,邓亮和李泽明因为经营能力不足,导致投资人亏损,为了继续运营私自挪用用户资金进行其他项目投资,截至2013年10月31日,东方创投吸收投资者资金共1.26亿,其中已兑付7471万元,实际未归还投资人本金5000多万元。
第二、“盛融在线”自融事件
盛融在线隶属于广州志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曾是广州最大的P2P网贷平台,总成交量曾高达126亿元。如此庞大的平台在2015年初轰然倒塌,违规自融是其致命的伤。
2015年,春节前夕,盛融在线提现困难的消息在坊间流传。2月11日,盛融在线在官网发布公告,限制2000元以上金额提现,此消息将盛融在线资金告急推向了高潮。短时间内,大量投资人要求提现,金额高达4.3亿,无能为力的盛融在线无奈关闭整顿。
盛融在线负责人刘志军在解释资金去向时表示,江苏省的一个高科技园项目借走了盛融在线的大笔资金是导致盛融在线因挤兑而倒闭的关键原因。后来据记者调查发现,刘志军口中的这个项目,就是位于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江苏联炬智慧城,2014年11月8日正式落户,同时更让人吃惊的发现是这个项目的运营公司江苏联炬高新技术创业公司(简称江苏联炬)居然是刘志军的关联公司,刘志军一直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直到盛融在线东窗事发,才紧急卸任。毫无疑问,盛融在线借款给江苏联炬就是刘志军个人赤裸裸的自融。
早在2012年7月,某知名P2P公司高层在网上爆料指责“盛融在线成立以来,刘志军就是最大的借款人”。根据某知名第三方信息平台调查,仅用tonyliu一个账号,刘志军就在自家平台上总共借款了1.89亿;更有业内人士称,刘志军拥有的账号远不止这一个。目前盛融在线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已被刑事立案。
第三、“德赛财富”自融事件
2015年8月27日,温州厨工酿造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徐芳等人设立P2P网贷平台“德赛财富”非法吸存案一审落幕。被告人徐芳、郑永、叶海燕均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30万元;有期徒刑二年六个月,缓刑三年,并处罚金5万元;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并处罚金1万元。
德赛财富成立于2013年8月,由温州市乾伟特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运营。平台打着P2P网贷为投资人牟利的名义,承诺年化收益24%的回报和高额奖励,向社会公众推广P2P信贷投资模式,吸收公众通过银行转账或第三方支付平台转账到“德赛财富”平台开设的账户。
截至2014年4月份,“德赛财富”共吸收约118名投资人共计约2942.95余万元,徐芳将该些款项部分用于“德赛财富”网络投资平台的创建和日常运营,部分用于温州厨工酿造有限公司的经营,造成1358余万元的款项无法偿还。
最后,阅读更多及时讯息、投资理财(着重关注信托/海外资产/政府定融项目),可以搜索联系微信公众号: daguanjia018com,欢迎咨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